次日,太极殿,大朝会。
“臣参见圣上!”
“众爱卿免礼!”李世民朗声说道。
“谢圣上!”文武百官起身,朝会正式开始。
李世民直接宣布道。
“燕王聪敏过人,智慧超群,今进献水泥,能化泥为石,可用于秦直道修建,实乃功勋卓越,意义非凡···今特赏万金以示奖赏。”
话音一落,文武百官皆议论不止。
“化泥为石?这不是传闻么?”
“我哪知道,不过你看那长孙无忌等人不动声色,恐怕圣上早就展现给他们看了!”
“真是稀奇,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还能遇见这种事!”
“又是燕王,这个燕王智慧当真非凡!”
李靖出列施礼道:“启禀圣上,臣以为水泥可用于北征秦直道的修建,臣自荐为北征行军总管!”
话音一落,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文武百官的目光都看向魏征。
李世民扫过一眼,事先通过气之后,不出意料的没人反对。
“既然无人反对,那朕特命李靖为北征行军大总管,征调民夫,府兵共同修筑北征的秦直道···”
“任命李积,李道宗···”
李世民说完,李靖等人面露严肃,嘴角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窃喜:“臣定不负圣恩!”
朝中一片讨论之声。
“真没想到,北征的行军大总管是李靖···”
有人感慨道:“朝中大将众多,李靖出征,李积,李道宗等人一同出征,看来此次圣上是动了真,不过为什么是先修路??”
“或许是想尝试用水泥修路,看看效果如何?”
“应该是吧,不过不会耽误北征吧?”
很快朝会散去,李靖被任命为行军大总管事情遍布了整个长安,其中最惹人议论的还是那化泥为石。
“圣上让李靖修建北征的秦直道,要用上水泥?”
“水泥真的能化泥为石么?”
“谁知道呢,不过看看不就知道了?”
“恐怕不会让我们看吧?”
在无数百姓的议论声中,北城门禁行,李靖带着民夫,工匠和材料来到了城门。
在李靖的指挥下,原本用来铺长安街的鹅卵石和石头直接被铲起,作为了水泥路的路基。
民夫将一袋袋的水泥拆开,同运来沙子和水,搅合成了混凝土,铺在了路基上。
一旁的百姓见到整个过程指指点点。
有人看着直皱眉:“这加这么多水?不得软的和稀泥一样,这能行么?”
有人不确定的说道:“圣上都亲自试过,这应该能行吧!?”
也有人瞪大眼睛说道:“那灰色的东西就是水泥吧?”
“···”
由于水泥随意塑性的特性,因此铺路相当的迅速,最耗费时间的反倒是采矿和煅烧。
几天过后,长安百姓踩在已经干透的青灰色水泥路上,打量了起来。
有人蹦跳着见纹丝不动忍不住发出惊骇声:“真是了不起,干了之后竟真的坚如磐石!”
也有人看着正在施工的道路,又摩挲这脚下的水泥路,摸不着头脑道。
“没干的时候竟然软的和稀泥一样,干了居然和石头一样,真是古怪!”
也有商人露出喜色道:“有这样平整的路,那以后做生意再也不用担心路面坑洼翻车了。”
王珪等人也站在一旁,见此情形面露惊色道:“燕王真是不可思议,竟然有这种本事,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崔仁师眯着眼睛说出了自己知道的消息:“应该是石灰石做的。”
王珪开口道:“你试过了么?”
“试过了,颜色都不对,这压根没用!”崔仁师淡淡的说道。
想要用水泥铺路,那必定要大规模的开采石灰石矿,因此水泥的主要成分瞒不过别人。
但就算知道了成分,不知道工序和配比,自然没办法制造水泥。
王珪叹了口气:“这李家江山怕是更加稳固了!”
崔仁师冷言道:“那倒不一定,燕王聪慧过人,可他终究不是太子,对么?”
“不错!”王珪低声回答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众比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朝廷修路加快行军速度,看似没有影响到他们,但其实不然。
世家在地方生存已久,钱粮众多,实力庞大,俨然是最大的土皇帝。
虽然现在不敢造反,等到朝廷实力衰弱,那皇帝就真的是轮流做了。
但现在修了水泥路,行军速度加快好几倍,要是修到了世家的门前,那岂不是大军只要携带半个月的军粮就能打到他们家门前?
而且招兵买马岂不是一下子就知道了?
这还怎么储存实力?
这岂不是连造反的念头都没了?
可他们能阻止修路么?
他们既不能阻止修路,也不能立刻就摊牌,同样也不想一辈子做臣子,因此只能将满腔的怨气撒到了这个水泥的发明者的身上了。
——————
幽州。
薛大鼎正满脸笑容的对着李佑说道:“殿下,这次圣上不仅当众夸奖殿下,还赏赐了万金呢!”
“哦···”
李佑面无表情,赏赐万金也就一千多贯,这点钱还抵不上李二罐头厂一天挣的,有什么好开心的。
“还有圣上派了李靖,李积,李道宗,准备大军北上攻打突厥!”
薛大鼎满脸兴奋的说道:“这一次突厥毕竟对大唐俯首称臣!”
“···或许吧!”
李佑摇了摇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俯首称臣也只是暂时的,等将来该反叛还是反叛,该劫掠还是劫掠,死性难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