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猛彪回答道:“就在龙潭湖泊,不远。”
龙潭湖东城区外城东南隅,龙须沟流经此地,故命名为“龙潭湖”。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吸引大量的出游的游客。
同时龙潭湖,属海河流域北运河支流通惠河支流护城河水系,因此有供胡商和海商停靠货物的码头,来往船只络绎不绝。
既然距离不远,李佑当即说道:“走,去看看!”
说罢,他骑上了自行车:“你在前面带路,我骑自行车跟上。”
“不骑马么?”梁猛彪开口问道:“这路都是土路,很颠簸!”
李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不了。”骑自行车虽然同样颠簸,但是不摩根啊!
经过几十分钟的颠簸骑行,李佑一行人来到了龙潭湖的附近。
此刻,龙潭湖来往船只云集,来往行人更是络绎不绝。
“快看,这改装···”
“把自行车装在了木头上,这能行么?”
李佑等人还没靠近,就看见了一群人围在了湖边观望着远处的湖面,议论不断。
“这发生了什么事,让我看看。”梁猛彪护着李佑挤到了前方。
来到了前方,李佑只看见了所谓的水上自行车。
总体结构就是在一辆自行车的左右帮了两根粗木头。
前轮直接拆了下方加了一块铁板,左右摆动龙头的时候可以控制船只的方向。
后轮则是参照着水轮的结构制作的,这个结构在水中的阻力十分的强。
马周不得不站起来才能踩动,只见后轮缓慢的转动,但哗哗的水流随着轮周溅的到处都是。
但肉眼可见的,这艘水上自行车动了起来。
围观的百姓顿时惊呼了起来。
“动了,动了,快看,这自行车动了起来。”
“这真有意思,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用的上了。”
有人觉得有意思,自然会有人不认可这个形式的自行车。
“嗨,这不就是自行车加了两个木头么?这谁不会啊!”
“而且你看那费劲踩动的样子,还有这么慢的速度,还有满身的水。”
“要我看这东西没什么用。”
正在这时,一旁的工匠见到认出了李佑,向李佑行礼道:“草民参见燕王殿下。”
一旁的人见此情形,皆行礼道:“草民参见燕王殿下。”
李佑摆了摆手道:“无须多礼。”
与此同时,马周快速调转水上自行车的方向,抛下了一个船锚之后。
他来到了李佑面前,开口说道:“参见殿下,殿下您臣改装的自行车怎么样?”
“···”李佑沉默了一会道:“还不错。”
在他们看来,这个结构费力不说,还会被轮周带起的水溅一身,最关键的是速度也快不到那里去。
连前世的脚踏游船都不如,但在这个此时此刻,这已经是十分复杂的结构了。
尽管有着诸多的缺点,但这也算是机械改造船只的开始。
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再造出好用且合理的机械船只。
马周笑道:“殿下别取笑我了,这围观的百姓都能看出这船不堪大用,殿下又怎么会看不出。”
“话说,殿下有办法改进么?”
李佑沉吟了片刻道:“有倒是有,不过要研究很久。”
这要改进其实说简单也简单。
首先将推进器改成螺旋桨推进,有条件使用机械动力(蒸汽机等)作为动力带动,没条件只能用杠杆省力了。
但说复杂也相当的复杂。
船只的螺旋桨这东西,他只在电视上见过,现实中见过的类似结构只有电风扇。
但···哪怕是电风扇,他也不知道这电风扇的扇叶的大小和曲度参数,更别说螺旋桨特性曲线这种极为专业的参数了。
“嗐,臣不就是研究么??”对此,马周丝毫不惧。
李佑想了想说道:“你见过竹蜻蜓么?”
“竹蜻蜓?”马周当即就愣住了目光转头看向了人群中孩子手中竹蜻蜓玩具:“殿下说的是哪种的竹蜻蜓?”
这种玩具就是竹子做的,一般只有两个叶片,中间一根木棍作为支撑,呈现丁字结构,手一撮,竹蜻蜓就能直线上升。
“不错,就是那种竹蜻蜓。”李佑点头道。
“要把车轮做成这样的?”马周眉头紧皱道。
“边走边说。”李佑招呼着马周来到了亭子旁,躲避烈日。
“水中和陆地是不一样的,水是属于流体,因此你将车轮的结构装在木排上显然是不行的。”
马周点了点头:“我也觉得不行,这车轮根本带不动,骑起来太费劲了。”
“之前将木浆装在车轮上,但是也拉不动,而且还更加的费力,拍打的水花也十分之大。”
对此,李佑解释道:“水属于不可压缩的流体,这种拍打大部分的力量都被水给缓冲掉了。”
这个道理,马周早就体会过,但转头问道:“那竹蜻蜓的结构能行?”
对此,李佑笑道:“空气和水都属于流体,竹蜻蜓的旋转能够飞行,其实是在旋转的时候产生了一股上升的推力。”
“同理,相同的结构在水中同样能够产生推力。”
竹蜻蜓这种玩具耳熟能详,德国人根据这个结构发明了飞机的螺旋桨。
为此,这个结构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叫做中国螺旋。
“原来如此。”马周点了点头:“那扇叶的数量和大小呢??”
对此,李佑说道:“这就需要你去研究了,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