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如同钟表一般,第一齿轮都动不了,其他的就更别说了】
【一众家臣皆感到了沉闷,觉得难以改变读书人白手穷经之路。】
“哎···”李世民摇了摇头。
他身为帝皇,本身就是儒家思想最大的受益人,这该怎么变?
而且没有儒家思想,那只剩下道家和佛教的思想了。
佛教毒害很大,第一个排除。
至于道教···道教很实用,但是教义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这种思想怎么能用来统治社会??
至于刚出来的佛,儒,道三教合一,更是不伦不类。
佛教吃素,道教可以吃肉;道教无为,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
这个教派的教义自己都相互矛盾,更别谈治国了。
所以,当今压根就没有第二个思想能够选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就算是想变,都没有第二个选择给他变。
【殿下却言,万物都会变,世上没有绝对的事。】
李世民眉头紧皱,话是这么说,可是办法是什么呢?李世民迫切的想知道。
【马周连忙问,可有其他办法?】
【殿下思考许久道,这已经不是他所能想出的办法。一众家臣惊讶不已,竟连殿下都难住了。】
对此,李世民一脸的失望:“看来这个难题只能留给后人去解决了。”
【殿下则令贴出公告,不再售卖报纸,只售卖《民报》和《儒报》】
【正当此时,孙思邈高呼,小麦可以收割了。】
小麦收割?
李世民一脸的诧异,反应过来之后察觉到了不对,现在距离小麦收割好像还差些日子。
而幽州在北方,按理来说收割时间会更晚一些才对。
怎么现在就收割?
【一众家臣闻言大喜,随孙思邈来到试验田。】
【一路上,众人发现小麦依然是绿色,并未成熟,甚是不解。】
【孙思邈则解释有一亩麦田不同,施药后提前十几天成熟。】
李世民看到这,眼睛不由的瞪大:“施药之后,竟能够提前十几天的成熟期?还有这般神效?”
他顿时打起了精神:“也不知道产量如何?”
【一群人随着孙思邈来到麦田,果不其然有麦田提前成熟,众人见之皆赞服不已。】
【孙思邈道,千亩麦田,有好有坏,好的提前成熟,颗粒饱满,璀如黄金;坏的则如霜打蔫坏,毫无生气。】
【一众人不解,为何会如此,殿下说道,万事万物过犹不及。】
【一众家臣想知道这一亩麦田产量,欲帮着收割。】
李世民是越看越看不懂了,种田竟有如此的复杂!
这麦怎么和人一样,还会撑死,这怕不是将来种田都得学了!
【孙思邈唤来其他道士,收割这一亩田地,记录数据,称量重量等多种工序过后,得出亩产有二百二十斤,高出平常的麦田四十斤。】
“增产四十斤!?”李世民当即站了起来:“一亩地便增产四十斤,一千亩便增产四万斤···。
“天下良田何其多,若每亩田都增产,又能养活多少人?”
他一脸的憧憬道:“此举必定流芳百世。”
说着他忽然想起了袁天罡,嘀咕道:“也不知道袁天罡的试验田和他相比如何?能否胜过那孙思邈?”
此刻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去袁天罡的试验田看看。
但他刚走出两步,又折返了回来。
无它···若是袁天罡的试验田有提前成熟的,那肯定早就通知自己了。
所以这结果不言而喻。
李世民略带失望,心想还是继续看完吧,待会再去视察一下试验田的情况。
【众人闻之,皆叹服不已,称孙思邈为农圣。】
“农圣?这名字···”李世民沉吟了片刻道。
“好!农圣好!这农圣不比那儒家的孔圣人要好的多??”
“这般人才,要不要令他进宫来专门来培育?”
见到孙思邈有这般作为,李世民见猎心喜。
但宫中各个势力复杂交错,勾心斗角十分复杂。
让孙思邈来搞不好整天都被勾心斗角的事情所繁琐,就算是研究出一点东西,怕是会成为别人的。
而且燕王身边本来人就不多,要是再调走孙思邈,怕是又要少一名人才了。
稍作思考,李世民便放弃了这个想法,还是让孙思邈呆在李佑身边好好做研究。
【殿下忽然想起打谷机,询问马周打谷机可曾做好?】
【马周回答,打谷机已有样品,但问题诸多。】
“打谷机?”李世民记得这个东西。
这是几个月前水利磨坊制作的时候李佑交给马周的事情。
没想到经过这么久了,打谷机还是有问题的,这马周实力不行啊!!
不过话说回来···自己的农具司好像也没半点消息。
李世民想了想道,待会去试验田的时候,一起去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殿下说有问题很正常,因此想要见识一番。】
【殿下同一众家臣观看马周所制作的打谷机。】
【马周所制作打谷机形如巨锤,水力驱动,重力拍打麦子,但脱粒效果不佳;又有多小锤捶打,水力驱动,轮番捶打,脱粒依然不佳。】
李世民翻到了打谷机的图纸,眉头挑了挑,这就是大锤子和小锤子么。
不过想法也巧妙,水利驱动,只是效果不佳···
【殿下指出其中问题所在,并绘制了图纸,形如木桶,周身钢条···脚踏驱动,一众家臣皆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