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尔在担任关东军副参谋长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七七事变爆发之后,石原莞尔曾经向上谏言,让关东军所部轮番到华北或者华中轮战。
但是军中高层却一直顾虑重重,日军内部同样派系林立,关东军高层担心麾下部队被划入别的方面军建制之下,而华北、华中派遣军则是担心关东军抢夺战功,所以石原莞尔的提议并没被采纳。
反而遭到了时任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的耻笑与排挤,认为石原莞尔是在危言耸听。
日本和田山、福知山一带,周卫国等人与起义军首领汤本信夫等人汇聚一堂。
此番周卫国一行人先是乘船到了大阪,结果因为好多同志有晕船的情况,所以周卫国只能下令先行休整一天。
这一天的确没耽搁什么,期间大阪市区并没有被起义军占领,原因则是当地的长官以及权贵付出了一笔高昂的赎买金,要求起义军不能进城,所以就造成了起义军占领广大乡村,原有官方势力龟缩在市区的诡异现象。
革命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但是此时此刻大阪市区的权贵似乎都有两面下注的打算,一直与起义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此后,周卫国等人与大阪兵工厂的一群工人一起运输一批弹药补给前往起义军的驻地。
当汤本信夫见到周卫国的时候,表现的异常欣喜,向周卫国大倒苦水。
起义军表面上看似席卷关西地区,但是汤本信夫这一支起义军一直在近畿地区(京都、大阪、神户)活动,实则内忧外患。
用汤本信夫的话说,众多起义军虽然明码通电尊自己为首领,但是实际上各自为战,只是想让汤本信夫这一支起义军吸引火力。
周卫国到了之后,为了不在起义军内部造成负面影响,工作小组这110人全部起了一个日本名字,随后除了特战队之外,其余人全部下到基层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仅仅是汤本信夫所属的这支起义军的确存在重大问题,有着几乎所有起义队伍的通病,这一点在中国已经验证过。
其一,内部山头林立,该部指挥权混乱,起义军内部无法达到命令上下通达,此乃兵家之大忌。
用周卫国的话说,起义军的情况有些类似中国古代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汤本信夫好似被所有红巾军共推为首领的韩山童。
其二,起义军缺乏完善的行政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农民阶级的积极性,起义军以原日军士兵,旧贵族为主,好多工人和农民趁机捞了一笔,就偷偷返回家乡。
这一点就如同红军初期的各种起义一般,起义力量来源于发展过来的旧军阀官兵,只是现在尚没有遭到致命性打击,起义军队伍士气如虹。
如果周卫国等人再来的晚一点,恐怕就得经历一遭赣南三整,然后就得井冈山上走一遭。
当初在津门的之时,由于时间太仓促,周卫国只是给汤本信夫制定了一套活动纲领,告诉他如何发动起义。
这次见面之后,周卫国又给汤本信夫讲了一下红军在洪都起义之后的经历,南下作战遭遇失败的过程,汤本信夫闻言大惊,不由得感叹起义军现在的情况与红军何其之似。
原本汤本信夫还对周卫国带来一支人马颇为抵触,担心周卫国有夺权的行为,后来随着逐渐接触,渐渐打消了此想法,于是当即就要下令任命周卫国为起义军参谋长,麾下人员均任要职。
随后周卫国针对起义军现有问题进行改革,首先提出来的就是作为一支部队,要有正规的番号与编制。
汤本信夫原本是属意起义军的番号为日本工农红军,最终在周卫国的建议下,起义军的番号定为日本国民革命军,以起到迷惑日本高层的作用。
以汤本信夫原有400余名从津门过来的士兵拉出来的队伍为嫡系,共计四千余官兵整编为日本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团第一联队,下辖四个步兵大队以及一个山野炮大队。
其余队伍多则五六千人,少则只有几百人,以山头为基准,分别整编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联队。
在日军大部队前来围剿之前,汤本信夫下令组建军官训练班,各联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均要过来深造。
周卫国手下的20名军事、政工干部在训练班担任教官,50名反战同盟的同志则是到基层部队进行忆苦思甜的宣传工作,10名情报战线的骨干则是从起义军内部抽调一部分人员发展情报系统。
特战队员则是专门在第一联队的基层部队充当教官,对汤本信夫的嫡系进行训练。
关系地区的起义军,汤本信夫所部是发展最快的一支,其余起义军不过是效仿罢了,纵然听说了汤本信夫实行的政策,最终倒是弄成四不像。
汤本信夫被遥尊起义军首领,在明确起义军的部队番号之后,于是接连通过电报将革命军第二、第三、第四师团的番号分发出去。
在经过不到半个月的整训之后,第一师团全体官兵的精气神有了明显的变化,革命军又在根据地内招收了足足有三千名工人和农民。
用周卫国的话讲,第一师团内部的那些旧贵族具有软弱性,革命不坚定性,只有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才是革命的坚定力量。
这些旧贵族多数来源于日本京都地区,原先祖上也曾经阔过,可是随着日本的政治中心转移到关东地区,这些旧贵族不可避免的衰落下来。
可以将他们视为中国的地主阶级,他们掌握着基层的生产资料与人口、知识,参加起义军一方面是被裹挟,比如自家子弟在军中参加起义,然后带着起义军回到家乡发展力量,致使这些旧贵族不得不参加。
另一方面则是担心被清算,于是主动加入,其中不乏一些浑水摸鱼之辈,但是这些旧贵族中的年轻代表是有革命性的。
随着革命军的壮大,日本政府陆续抽调周边地区的守备师团前来围剿,双方围绕革命军的根据地展开了几次战斗。
周卫国认为革命军当下虽然占据了几块城区,依靠现有的工厂形成了军工体系,但是奈何敌人力量太强大,随着包围圈封锁越加严密,有些原材料已无法在运进根据地。
于是提议保留革命的火种,所部向北部山区转移,不过第一师团内部意见却无法达成统一,一些旧贵族的代表坚持留在家乡。
最终第一师团兵分两路,一路是汤本信夫的嫡系外加其余几支队伍向北突围,另一路则继续在根据地坚守。
喜欢亮剑之浴血抗战请大家收藏:(www.haobiquge.net)亮剑之浴血抗战好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